开始之前,我们先来一个“脑筋急转弯”。假设 later 函数调用后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,下面这 4 种写法有什么区别?
1  | // #1  | 
大家可以先实际去运行代码看看输出结果:#1、#2、#3、#4,想想为什么是这样的输出,然后回来继续阅读。
Promise 是什么
Promise 是对异步处理的一种抽象。在 JavaScript 中,我们通常使用回调函数来进行异步处理:
1  | later(1000, function(err) {  | 
Promise 将异步处理进行抽象,并形成规范化的接口:
1  | later(1000)  | 
基于固定、统一的接口编程,我们可以将复杂的异步处理模式化。
创建 Promise 对象
new Promise(function fn(resolve, reject) {})会返回一个状态为 pending 的 promise 对象- 在 fn 中指定处理逻辑
- 处理成功时,调用 resolve(结果),promise 对象状态变更为 fulfilled
 - 处理失败时,调用 reject(Error 对象),promise 对象状态变更为 rejected
 
 
1  | const later = function(timeout) {  | 
获取到 promise 对象后,我们可以为其添加处理方法:
- 当对象被 resolve 时的处理方法(onFulfilled)
 - 当对象被 reject 时的处理方法(onRejected)
 
1  | later(1000)  | 
在 onFulfilled 函数内可以做什么
1  | later(1000).then(function() {  | 
- 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
 - 返回一个同步值(什么也不返回,那就是返回 undefined)
 - throw 一个 
Error对象 
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
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就是在做异步操作的串行化。
1  | later(1000)  | 
上面的代码会在 1 秒后获得第一个 promise 对象的结果,然后再过 2 秒后获得第二个 promise 对象的结果。
返回一个同步值
返回一个同步值可以将同步代码 “promise 化”。
1  | later(1000)  | 
上面的代码保证最后获得的结果总是 later_1000(只是等 1 秒还是 2 秒的区别)。更实用的例子是异步获取某个数据(查询 db),我们可以先从本地 cache 查询,查到直接返回同步值,否则返回一个查询 db 的 promise 对象,最终都会获得正确的数据。
函数什么都不返回等于返回了 undefined,所以小心下面的写法:
1  | later(1000)  | 
上面的代码在 1 秒后取到第一个 promise 对象的结果,然后不会等待第二个 promise 对象的结果,马上就执行到了第二个 .then()。
(同步)抛出一个 Error 对象
在 .then() 里面抛出一个 Error 对象可以让错误处理更加方便。
1  | later(1000)  | 
只要我们调用 catch 添加了 onRejected 回调处理,在 then() 里面 throw 出的任何同步错误都会在 catch() 里面被捕捉到(比如:不小心访问了未定义值啊、JSON.parse 错误啊等等),这让问题定位非常方便。
能捕获到的是“同步”错误,请小心下面的代码:
1  | later(1000)  | 
另外需要注意 .then(null, onRejected) 并不完全等价于 .catch(onRejected):
1  | later(1000)  | 
最佳实践
我们总结下这一部分的最佳实践:
- 总是在 
.then()里面使用return来返回 promise 对象或者同步值 - 总是在 
.then()里面throw同步的Error对象 - 总是使用 
.catch()来捕获错误 
可以给 .then() 函数传递什么
目前为止,我们看到给 .then() 传递的都是函数,但是其实它可以接受非函数值:
1  | later(1000)  | 
给 .then() 传递非函数值时,实际上会被解析成 .then(null),从而导致上一个 promise 对象的结果被“穿透”。于是,上面的代码等价于:
1  | later(1000)  | 
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建议总是给 .then() 传递函数。
一些编码技巧
快速创建 promise 对象
上面我们主要通过 new Promise(fn) 的方式来创建 promise 对象,实际上有一个快捷方法 Promise.resolve(value) 可以方便的创建 promise 对象。
Promise.resolve 的使用场景主要包括:
- 用最少的代码快速创建一个 promise 对象
 - 在 promise 化的 API 接口中将同步代码 promise 化,更好的捕捉同步代码产出的错误
 
下面两种写法是等价的,显然使用 Promise.resolve 更加简练:
1  |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  | 
在 promise 化的 API 中,将同步代码 promise 化可以统一的在 .catch() 中捕获异常:
1  | function apiReturnPromise() {  | 
如何解决 promise 对象间的依赖
实际编码中我们可能经常遇到一个 promise 对象依赖另一个 promise 对象的执行,并且我们两个 promise 对象的结果都需要的情况:
1  | later(1000)  | 
前面我们说到在 .then() 里可以返回 promise 对象,这个 promise 对象实际上是可以调用自己的 .then() 的。下面的代码可以满足需求:
1  | later(1000)  | 
异步处理中的并行和串行
在异步处理中,经常需要结合 for 循环来进行批量处理。因为处理都是异步的,这个过程就相应的被分为了两类:
- 并行:一批异步操作同时执行
 - 串行:一批异步操作挨个执行(一个操作完成后下一个操作才继续)
 
promise 对象是对异步操作的一个抽象表示,对 promise 对象进行不同的操作可以达到异步处理的并行和串行。
并行
Promise.all 方法可以接受一个数组(数组里面的元素是 promise 对象)。当数组内所有 promise 对象变为 fulfilled 状态时,才调用 .then();数组内有任一个 promise 对象变为 rejectec 状态时,调用 .catch()。
1  | const promises = [1000, 2000, 3000].map(function(timeout) {  | 
数组内 promise 对象所表示的异步操作是同时执行的,并且最后的结果和传递给 Promise.all 的数组的顺序是一致的。所以,3 秒钟后我们取得的结果是一个值为 ['later_1000', 'later_2000', 'later_3000'] 的数组。
串行
在 .then() 里面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就是一种串行。我们需要构造一个类似下面这样的 promise 对象:
1  | promise1  | 
将一个数组转换为一个值,使用 reduce 可以实现:
1  | [1000, 2000, 3000]  | 
上面代码将以下面的方式来执行:
1  | Promise.resolve()  | 
每个 promise 对象表示的异步操作依次执行,最终结果将会在 6 秒后取得(只能取到最后一个 promise 对象的结果,如果都需要的话,需要单独进行处理存储)。
参考答案
问题 1
1  | later(1000)  | 
执行结果:
1  | later(1000) later(2000) done(later_2000)  | 
问题 2
1  | later(1000)  | 
执行结果:
1  | later(1000) done(undefined)  | 
问题 3
1  | later(1000)  | 
执行结果:
1  | later(1000) done(later_1000)  | 
问题 4
1  | later(1000)  | 
执行结果:
1  | later(1000) later(later_1000)  | 
参考资料
- http://liubin.org/promises-book/
 - https://pouchdb.com/2015/05/18/we-have-a-problem-with-promises.html
 
本文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3.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,可自由转载、引用,但需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。